• 首頁
  • 簡介
  • 作品
  • 展覽
  • 報導
  • 部落格
  • 聯絡
Menu

江心靜 當代藝術 CHIANG HSIN-CHING  Contemporary Art

Taichung, TAIWAN.
  • 首頁
  • 簡介
  • 作品
  • 展覽
  • 報導
  • 部落格
  • 聯絡

Blog部落格

一朵雲的行進-2025 江心靜京都京瓷美術館首展I名家推薦

March 15, 2025

開催場所:京都市京セラ美術館 二階206展示室 (〒606-8344京都市左京區岡崎円勝寺町124)

開催日時:2025 令和7年3月25日(火)〜30日(日) 午前10時〜午後5時(但し入場は午後4時30分まで)

【創作自述】

一朵雲,潮濕的記憶,仰望天空的眼,奔赴遠方,雲的影子,被柳川拽在手心。——江心靜

雲的意象與當代反思

雲,作為自然中無常與流動的象徵,讓人聯想到生命的脆弱與堅韌,雲的形態輕盈卻有力,變幻無窮;雲,也是雲端,代表網路世界的無遠弗屆。在數位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台灣當代藝術家/作家江心靜,透過雲的意象重新審視人類對時間與空間的感知與價值。

心靜自小喜歡文學,成長於台中柳川畔,1992年她初次造訪京都,親身體驗《源氏物語》的物哀美學,呈現在京都生活對四季變化的細膩情感中,在夏蟬喧噪中,對鳳凰堂雲中菩薩的祥雲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0年江心靜移居台灣山林,畫室面對大甲溪。清晨,雲霧繚繞,午後晴空,黃昏則風雨交替,一日之內天氣的瞬息萬變成為她日常的觀察,滲透進創作之中,她撿拾院子的五葉松針作筆,探索生活迷霧深處的光,照亮陰霾紛亂的內心世界⋯⋯

2025年3月,江心靜將在京都市京瓷美術館呈現「一朵雲的行進」創作發表展,融合文本、水墨、裝置的跨媒材展覽,在文學、美學、哲學和科技的交會處,對生命與真理進行詩意提問。

感知時間的流逝與空間的延展

展覽的靈感來自於江心靜的旅行、文學與山林的體悟。早年環遊世界的經歷,讓她深刻感受到不同文化中對自然的多元詮釋。從澳洲大洋路的狂風暴雨到唐古拉山的冰雹洗禮,從納木錯雪夜的寧靜到京都的季節流轉,雲凝聚為超越地理疆界的藝術意象。

在展覽中,詩作的凝鍊語言演繹思考的軌跡和想像力的極限;水墨的松針筆筆觸描繪雲霧的變幻無常;為你奉茶的裝置藝術帶來台灣活潑的茶藝文化。以雲的象徵性流動,喚起我們對存在意義的反思,邀請觀眾成為探索者,與藝術家一起感知時間的流逝、空間的延展,進而超越數位科技的演算法框架,重新找回對描繪、書寫與生命本質的渴望。

江心靜 Chiang Hsin-Ching  藝術家│作家│詩人

1970年生於台中。上海視覺藝術學院當代水墨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高研班。個展13次及海內外展演,威尼斯國際藝術展、法國秋季沙龍、東京都美術館、香港全球水墨畫大展、台灣美術新貌獎和全國美術展等。畫作被收入國教院審定康軒版 「國小6上藝術」課本。榮獲台中女中105週年傑出校友,現任抱雲齋人文藝術出版社創辦人。

藝評節錄

劉國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講座教授

江心靜的學畫過程,就是我主張的「先求異再求好」的實踐,二O一四年開始學畫以前,她是作家,從來沒畫過畫,從水拓法開始,不斷實驗發明新技法,大膽揮灑,不斷精進,很快發展出具有個人風格的海洋心象系列,受到專業的讚賞,同時受到收藏家們的肯定,這不意外,有些人的才能是多方面的,絕頂聰明的人,很容易跨到新的領域。

坂口寛敏|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藝術家

2024年,我與妻子踏上了訪問台灣的旅程,有幸親歷藝術家江心靜的創作天地。那天從台中市出發,攝影家林存青開車,經過一小時的車程,沿著陡峭的山路,來到那視野遼闊的抱雲齋山居。甫一抵達,心靜便邀請我們進入庭院,在一棵高聳的五葉松樹下靜靜躺臥。松針鋪展如柔軟的地毯,陽光穿透重疊的松葉,投下點點光影,彷彿在召喚內心深處的回憶,令人不禁聯想到心靜於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典藏展出的當代水墨大作《隱形的山林》。那一刻,創作的靈感如光影般在心底閃爍,彷彿置身於一個充滿創造力的磁場。心靜的單車環球之旅,如同在地球的曲度上彩繪;就像她的平面繪畫作品及用身體表達的現代舞,無不在四維的時空中展現著創造性發生的時間、空間與記憶。因此,在體現日本精神的京都,我期盼心靜的作品能為觀者開啟新的視野,讓每一位欣賞者都能在她的藝術中找到心靈的共鳴。

袁金塔|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名譽教授

江心靜的作品展現強烈的跨域精神,融合詩詞文學底蘊、遊學體悟的寬廣視野,以及當代文化思潮的辯證。她運用傳統筆墨與書法,結合滴流、墨染、拓印、浮水印、現成物壓印、甩點等半自動性技法,並靈活運用淺絳與重彩設色,使墨與色相互交融、渾然天成。其創作涵蓋二維水墨作品與多媒體裝置,展現多層次的藝術實驗性。儘管投入藝術創作僅十餘年,她的作品已屢創佳績,展現卓越表現。

沈洁|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博士候選人

心靜的藝術實踐,是一個不斷將人拖入到宇宙背景中,激發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不斷生成中的過程。 我們需要鍛造新的工具--寫作,山水畫等--來不斷延伸生命,像雲那樣,既是無又是實體,灑脫圓融,見心見天地。這是本體的生命和藝術實踐,去對抗技術全球化和同一化,以及生命和精神失根的趨勢。用西方哲學的話說,是一個對抗死亡和熵增的逆熵過程。

2017順勢而上 175×96cm 水墨設色紙本(收入台灣國教院審定康軒版「國小6上藝術」教科書)

2020隱形的山林 292x159 cm  水墨設色紙本(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公共典藏)

2023失聲畫眉之歌3 377 x 420 cm 水墨設色紙本(入選2024台灣美術新貌獎)

2018-江心靜 - 海洋心象-洄游 - 77×143 cm-水墨設色紙本

2024-江心靜 - 歧跡系列-雲的一百種表情之一-125 x 94 cm - 紙本

2024-江心靜 - 歧跡系列-雲的一百種表情之八-125 x 94 cm - 紙本

In 思網系列 Tags 當代水墨, 創作展
← 《思網系列—昨日之島》與京都的共鳴飽遊臥看悟新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名譽教授 袁金塔 →
  • 半山抱雲 21
    • Sep 22, 2024 從王維到當代藝術的詩畫探索
    • Aug 9, 2024 文字的潮水,山林的靜謐潮汐
    • Aug 5, 2024 晨曦中的靜思:山巔上的光影日記
    • May 4, 2024 半山抱雲 | 二十四小時賞梅茶席
    • Mar 9, 2024 半山抱雲 | 慢活的美好:種花日的意外驚喜
    • Dec 8, 2023 半山抱雲 | 穀雨,與藍腹鷴相遇:自然與藝術交織的奇妙時刻
    • Jul 21, 2023 米蘭昆德拉的召喚:追尋創作自由
    • Mar 9, 2023 半山抱雲 | 住在風景裡,心如萬馬奔騰
    • Mar 8, 2023 讓天賦自由之二:古厝聽三百年大提琴
    • Dec 20, 2022 讓天賦自由之一:掙脫對文字的執著
    • Dec 20, 2022 家庭療癒之五: 重新與身體對話
    • Dec 2, 2022 家庭療癒之四:心靈對話的配樂響起
    • Nov 21, 2022 家庭療癒之三:時間中等待玫瑰
    • Nov 10, 2022 家庭療癒之二:飛行的姿態
    • Oct 29, 2022 家庭療癒之一:命定
    • Oct 9, 2022 半山抱雲 | 前言 | 平行宇宙的風
    • Oct 4, 2022 2003《候鳥返鄉》| 聽見靈魂的聲音
    • Jul 24, 2022 半山抱雲 | 結廬山水夢
    • Jul 20, 2022 半山抱雲 | 結廬山水追夢日本秘境
    • Jul 20, 2022 半山抱雲 | 結廬山水緣起澳洲
    • Jul 19, 2022 半山抱雲 | 曉風殘月咖啡
  • 媒體藝評 21
    • Oct 18, 2025 流光紫韻|江心靜 × Audi 藝術跨界展
    • Sep 3, 2025 【人間福報】一朵雲的行進-2025 江心靜京都京瓷美術館首展
    • Mar 13, 2025 飽遊臥看悟新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名譽教授 袁金塔
    • Mar 13, 2025 為《一朵雲的行進》寄語|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坂口寛敏
    • Feb 28, 2025 生命之雲|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博士候選人 沈洁
    • Feb 22, 2025 「城市夢想家2025」首爾開幕|江心靜以藝術跨越國界
    • Dec 20, 2024 江心靜獲頒台中女中105週年傑出校友並捐贈畫作
    • Oct 30, 2024 江心靜〈隱形的山林〉invisible Forest 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 公共典藏
    • Sep 6, 2024 順勢而上 │ 畫作被收入國小教科書
    • Oct 10, 2023 【聯合報】「琅琅悅讀 藝開罐」另類賞月提案!台灣跨界藝術家江心靜12幅月亮創作一次排開
    • Oct 6, 2023 入畫-問江心靜▕ 藝術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榮譽教授 洪根深
    • Sep 20, 2023 書寫內在的自己 ▕ 台灣女性藝術協會 王玉齡 理事長
    • Sep 18, 2023 象外之境-談江心靜當代水墨創作▕ 蔡文汀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學系 專任助理教授
    • Sep 11, 2023 變與不變-談江心靜的藝術創作思維▕ 謝其昌 策展人 · 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系教授兼主任暨所長
    • Apr 23, 2022 溪聲山色 饗應不盡——關於心靜的微言絮語 | 作家‧出版人 吳繼文
    • Apr 14, 2022 記憶維度-從文學到藝術 | 江心靜 直播
    • Apr 3, 2022 「先求異,再求好」的教學實踐 | 當代水墨之父 劉國松
    • Apr 3, 2022 捨。得—江心靜水墨藝術中的文學內蘊 | 台師大 莊連東教授
    • Apr 3, 2022 TEDxNCHU 講座 | 龜兔賽跑 – 江心靜從旅行文學到藝術創作
    • Apr 3, 2022 如魚得水喜樂人生 | 抱雲齋共同創辦人 林存青
    • Apr 3, 2022 東方意識流淌的詩意美學 | 策展人・藝術家 青木
  • 道隱系列 15
    • Oct 14, 2024 颱風逼近,五葉松林圖生成
    • Mar 24, 2024 京都茶時間 | 台灣藝術家江心靜的茶道詩意
    • Feb 9, 2024 半山抱雲 | 山澗松峰-東勢山居小記
    • Nov 9, 2023 〈風中蘆葦〉和〈風吹芒花〉的靈性探索與人文價值
    • Oct 29, 2023 〈虹是最美的顏色〉詩畫追尋生命中的美好與願望
    • Aug 23, 2023 《飛焰萬重山》日式六曲金箔屏風
    • Aug 17, 2023 《夜懸明鏡青天上》李白詩意與現代流動社會的對話
    • Aug 18, 2022 花漾年華 | 現代水墨創作展 | 2016
    • Jul 28, 2022 結廬山水-江心靜創作展
    • Jul 24, 2022 雲飛│黑白的力量,第一張畫
    • Apr 30, 2022 歲月如金│ 四季山水詩畫-抱雲齋山居周年詠懷
    • Apr 29, 2022 寒山林遠 | 四月桐花落-抱雲齋山居兩周年紀事
    • Dec 15, 2021 石上流泉 | 詩音樂到水墨
    • Mar 4, 2018 春的呢喃 | 美,念念不舍
    • Jan 24, 2018 戲墨 | 水墨留白美學
  • 海洋心象系列 14
    • Oct 10, 2025 遇見心靜藍|江心靜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作品
    • Aug 30, 2025 《海洋心象系列-洄游》是一場與萬物同在的對話
    • Jun 6, 2024 【2024威尼斯雙年展衛星展】台灣藝術家江心靜的《卿卿我心》:穿透邊界的誘惑
    • Jun 6, 2024 遇見你是一首藍色的詩
    • Mar 9, 2024 自由之旅:30年再訪東京都美術館,台灣藝術家的感悟
    • Sep 1, 2022 聽見江心靜 | 當代水墨創作展 | 2017
    • Aug 14, 2022 如魚得水 | 現代水墨創作展 | 2014
    • Aug 2, 2022 藍色空間 | 大象〈水墨樣態〉首展 | 2023
    • Apr 28, 2022 順勢而上 | 殺手級的海洋智慧
    • Apr 7, 2022 全世界的海,呼喚我
    • Apr 2, 2022 澳洲沙漠的中心,聽見潮聲
    • Mar 30, 2022 頂著海風踩踏的癡狂
    • Mar 7, 2022 那段翻轉生命的海洋靈性之旅
    • Mar 17, 2017 海洋洗禮
  • 思網系列 13
    • Mar 24, 2025 《思網系列—昨日之島》與京都的共鳴
    • Mar 15, 2025 一朵雲的行進-2025 江心靜京都京瓷美術館首展I名家推薦
    • Jul 13, 2024 2024 藝術家江心靜 失聲畫眉之歌|裝置藝術 The Song of THE SILENT THRUSH
    • Jun 27, 2024 【怎麼做裝置藝術?我的經驗是讀再多理論都不如從做中學!江心靜水墨裝置實例分析】
    • Feb 5, 2024 江心靜 |雲溪演算 跨域創作
    • Sep 15, 2023 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
    • Aug 11, 2023 從類山水到雲溪演算-讓天賦自由的十年旅程
    • Apr 15, 2023 記憶維度 — 2021 江心靜當代水墨創作展
    • Jul 25, 2022 雲宇宙-江心靜概念展 | 為你奉茶 竹影清風
    • May 17, 2022 雲宇宙-江心靜概念展 | 藝術家導覽 | 錄像裝置體驗
    • Apr 13, 2022 2022 藝術家江心靜 | 為你奉茶 | 水墨裝置 Serving Tea to You
    • Apr 3, 2022 記憶維度 | 榮獲 2022 臺灣美術新貌獎
    • Dec 15, 2021 時間悖論 | 人面桃花的時間軸
  • 藝文報導 8
    • Jun 2, 2023 小森林|林存青的攝影首展|2023
    • Apr 15, 2023 藝術交流:德國白瓷創辦人訪問抱雲齋
    • May 18, 2022 莊連東的跨域與移動
    • Apr 5, 2022 靈光與漫遊者-程代勒的都市山水
    • Aug 30, 2019 科學與藝術的奇妙共振-劉國松入選美國文理院士
    • Aug 24, 2019 劉國松巨作「源」的首展
    • Mar 8, 2018 劉國松的水墨革命
    • Apr 13, 2017 台法藝術交流 | 霧峰林家-法國南部
  • 環球筆記 4
    • Jun 17, 2022 旅人手札│川端康成的眼睛
    • Feb 14, 2022 愛是巨人梯
    • Feb 13, 2022 永恆的追尋
    • Mar 17, 2020 青藏雙騎行 | 雪域花開之後
  • 歧跡系列 1
    • Aug 22, 2023 持珠觀音的千年風華,以詩,以書畫歌詠。
Featured
流光紫韻|江心靜 × Audi 藝術跨界展
Oct 18, 2025
流光紫韻|江心靜 × Audi 藝術跨界展
Oct 18, 2025
Oct 18, 2025
遇見心靜藍|江心靜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作品
Oct 10, 2025
遇見心靜藍|江心靜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展出作品
Oct 10, 2025
Oct 10, 2025
【人間福報】一朵雲的行進-2025 江心靜京都京瓷美術館首展
Sep 3, 2025
【人間福報】一朵雲的行進-2025 江心靜京都京瓷美術館首展
Sep 3, 2025
Sep 3, 2025
《海洋心象系列-洄游》是一場與萬物同在的對話
Aug 30, 2025
《海洋心象系列-洄游》是一場與萬物同在的對話
Aug 30, 2025
Aug 30, 2025
《思網系列—昨日之島》與京都的共鳴
Mar 24, 2025
《思網系列—昨日之島》與京都的共鳴
Mar 24, 2025
Mar 24, 2025
一朵雲的行進-2025 江心靜京都京瓷美術館首展I名家推薦
Mar 15, 2025
一朵雲的行進-2025 江心靜京都京瓷美術館首展I名家推薦
Mar 15, 2025
Mar 15, 2025
飽遊臥看悟新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名譽教授 袁金塔
Mar 13, 2025
飽遊臥看悟新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名譽教授 袁金塔
Mar 13, 2025
Mar 13, 2025
為《一朵雲的行進》寄語|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坂口寛敏
Mar 13, 2025
為《一朵雲的行進》寄語|東京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坂口寛敏
Mar 13, 2025
Mar 13, 2025
生命之雲|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博士候選人 沈洁
Feb 28, 2025
生命之雲|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博士候選人 沈洁
Feb 28, 2025
Feb 28, 2025
「城市夢想家2025」首爾開幕|江心靜以藝術跨越國界
Feb 22, 2025
「城市夢想家2025」首爾開幕|江心靜以藝術跨越國界
Feb 22, 2025
Feb 22, 2025

Powered by Squar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