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50年代,台灣戰後受西方抽象繪畫觀念影響,興起現代水墨變革的思潮,打破傳統繪畫符號,創造出現代性和抽象性的畫作。綜觀江心靜當代水墨藝術的創作路徑,以她的文學背景,融合現代性、抽象性和文學性為一體。文學性自古在水墨藝術中是重要象徵元素,尤其元代以後,「文人畫」成為主流,讓傳統水墨朝向形而上畫境的表現。江心靜將其傳承至現代,為水墨藝術注入人文深度,她的畫作充滿詩意的抽象畫境,表達內外雙重狀態的張力,未來,「象外之境」的創作當有更高層次的表現。
Read More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
十年磨一劍,單車環球夢作家江心靜,揮灑夢想人生,「類・山水-江心靜創作展」是回顧精選展,透過文本、水墨和裝置的沈浸式空間,虛擬山水,思索我與世界的關係。
策展人謝其昌教授表示:「類・山水」的「類」是一種初衷,是本心,是本來面目,意指「誰」。江心靜是一個擁有多重才能的創作者,有別於一般水墨展,展覽結合多種媒材,真實呈現讓天賦自由的十年旅程。
Read More飛焰萬重山 Autumn fires all over mountains , 水墨金泥紙本 Ink, Gold mud on paper, 2023, 103 x 276 x 2 cm
《飛焰萬重山》日式六曲金箔屏風
《飛焰萬重山》靈感來自2001年秋天在瑞典騎單車旅行,嚴寒的天氣,滿山遍野的楓,點燃了青春無悔的熱情。
飛焰,一發不可收拾/ 點燃北國的秋天,旅人的手札/ 以及地平線的海市蜃樓。/ 二十年的空氣,解凍,/ 沾一點墨,暈染山林的氣息,/ 金泥,大方揮灑紅澄黃綠的/ 飛焰,一發不可收拾。 / 萬重山,腳下的土地/ 延伸到遙不可及的時間,呼吸/ 天際線的雲間仙氣。
感恩天時地利人和,三位國寶級修護師通力合作,才能成就這件百分之百依日式古法製作的《飛焰萬重山》六曲金箔屏風,木格子都是卡楯,沒有用一根釘子。
Read More《夜懸明鏡青天上》水墨裝置。2016~2023。水墨設色紙本70 x 76 cm x 12 pieces,手稿,錄像,現成物。尺寸依場地而定)
《夜懸明鏡青天上》李白詩意與現代流動社會的對話
本文探討了李白詩中的月的永恆象徵,以及其與現代流動社會的對比。作者以李白十二個月的詩意為引子,比較了李白時代的自由奔放與現代社會的流動不定,指出在液態社會中,人際關係變得脆弱且虛幻。文章進一步引用社會學家齊格蒙.包曼的「液態」理論,闡述現代人失去了傳統認同,導致集體焦慮和交流困難。接著,藝術家創作出《夜懸明鏡青天上》水墨裝置,討論現代科技下的創作和記憶重構。最後,歡迎人們來體驗水墨裝置,在流動的世界中尋找內心的寧靜和對話,以達到身心的和諧。
Read More左到右依序為攝影師林存青、藝術家江心靜、德國白瓷創辦人Stefanie、策展人Yiting
藝術交流:德國白瓷創辦人訪問抱雲齋
初春迎接德國白瓷赫昀柏林創辦人Stefanie Hering來抱雲齋,昨天在《演化-Evolution》赫昀柏林30週年相談甚歡,展覽追溯Stefanie 作為工匠、、設計師、企業家和藝術生涯,並和抱雲齋創辦人江心靜進行當代水墨和當代瓷器的交流,呼籲女性創意人需要結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