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意外缺席單騎縱貫沙漠,在紅色裡思索藍色的無限、神秘及空靈。
日復一日,探索沙漠的瑰麗,發現沙漠並不是一無所有,豐富的生命在這裡自由地繁衍,吃了原住民小孩從沙漠摘的野莓,也吃過澳洲白人醃的野杏,在路邊發現紅袋鼠的乾屍,最驚奇的是在曬衣場的牆邊,發現一隻褶鰓蜥。
在寂靜的沙漠裡,我聽見一波波的潮聲…
Read More1999年11月 中澳沙漠 Outback, Australia.
因意外缺席單騎縱貫沙漠,在紅色裡思索藍色的無限、神秘及空靈。
日復一日,探索沙漠的瑰麗,發現沙漠並不是一無所有,豐富的生命在這裡自由地繁衍,吃了原住民小孩從沙漠摘的野莓,也吃過澳洲白人醃的野杏,在路邊發現紅袋鼠的乾屍,最驚奇的是在曬衣場的牆邊,發現一隻褶鰓蜥。
在寂靜的沙漠裡,我聽見一波波的潮聲…
Read More冬天的海,波浪狂暴地怒吼,一波接一波,當碎浪能量累積到最高點,忽然落下來那一剎那,水中出現了一股奇異的光,就像是冰山的藍,藍得令人心碎⋯⋯
特立獨行的個人總是不見容於社會,衝突一再考驗有夢想的人,至少去做一件自己從來沒想過的事,不論過程會遇到什麼,不論結果如何,至少可以說,我已認真活過。
Read More那是二OO九年的旅程,旅行時間不長,地點也不是天涯海角,從台灣搭機不到兩個小時,卻給我一整座海洋的能量,療癒了文字工作者的長期疲憊,重新出發。
一次又一次海洋的洗禮,更在二O一四年跨界藝術以後,演化為個人風格強烈的海洋心象系列,詩意跳躍,色彩斑斕,這些墨彩交融的作品,很快受到專業讚賞和收藏家們的肯定。
走過全世界的海,日以繼夜在京和紙上,以海洋的無窮無盡探索心靈圖象,為了表現靈光一閃的感悟,大膽實驗,水拓加上白繪、蠟繪、撞墨、滴墨、擦印、厚彩等技法,呈現寬廣深邃如海的神秘潛能,翻轉生命。
一次又一次海洋的洗禮,在二O一四年跨界藝術以後,演化為個人風格強烈的海洋心象系列,詩意跳躍,色彩斑斕,這些墨彩交融的作品,很快受到專業讚賞和收藏家們的肯定。
Read More東方繪畫特有的留白美學,也影響了文學、戲劇、音樂,此時無聲勝有聲,不把話說完的開放性結尾,讓人回味無窮。2013年曾閉關一年,中斷生涯的留白,讓生命峰迴路轉,餘波至今未息,深深感悟,對網路時代受到過度刺激感官疲乏的現代人來說,生活中能夠有一段留白,什麼也不做,或是沒有任何目的地做想做的事,所產生的能量,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Read More回到台中,整個人昏昏沉沉,為了海洋洗禮付出慘痛代價,中耳泡了海水引發急性中耳炎,一個星期還在流血,持續吃抗生素和點藥,醫生說重要的是自癒能力。夥伴存青開玩笑說:「劉國松老師七十多歲為了看聖母峰,在基地營流連三個多小時,後來左耳失聰,他常自嘲用左耳換了西藏雪山系列,希望你不要為了看海太慘烈,面對先天身體障礙,轉換成創作熱情,依然能像貝多芬創作動人作品,你的海洋心象系列有無限的可能性。」
睡睡醒醒,經過國美館,看到台灣美術雙年展的主題是「一座島嶼的可能性」,藝術家藉由周遭的生活表達對台灣島嶼的認同感,這次海洋洗禮,隱隱有一股能量,暗潮洶湧,寫下一首詩。
Read More